紅外光譜與紫外光譜的區別
紫外吸收光譜與紅外吸收光譜都屬于分子吸收光譜,但起源不同,紫外線波長短、頻率高、光子能量大、可以引起分子的外層電子的能級躍遷(伴隨著振動及轉動能級躍遷)。就其能級的躍遷,因而中紅外光譜是振動-轉動光譜。其光譜最退出的特定是具有高度的特征性。除光學異構體外,美中化合物都有自己的紅外光譜,并且光譜復雜。
紫外光譜只始于研究不飽和化合物,特別是分子中具有共軛體系的化合物,而紅外光譜則不受此限制。所有化合物,反噬各種振動類型中伴隨點偶極矩變化著,在中紅外區都可測的其吸收光譜。因此,紅外光譜研究對象的范圍要比紫外光譜廣泛的多。
紫外光譜法測定對象的物態為溶液及少數物質的蒸汽,而紅外光譜還可以測定氣、液及固體樣品,單一固體樣品最方便。
由于紅外光譜具有高度的特征性,因此可廣泛用于:未知物的鑒別、化學結構的確定、化學反應的檢查、易購體的區別、純度檢查、質量控制以及環境污染的檢測等。必須指出、對于復雜分子結構的最終確定,尚需結合紫外、核磁共振、質譜及其他梨花數據綜合判斷。
在藥物分析中。紅外光譜主要用于藥物的鑒別、純度檢查和機構解析。
紅外分光光度法主要是研究分子機構與紅外洗手去西安之間的關系。一條紅外吸收曲線,可用吸收峰的位置(峰位)和吸收峰的強度(峰強)來描述。 紅外吸收光譜是由于分子的振動隨轉動能級躍遷而產生的。為簡單起見,先以雙原子分子AB為例,說明分子振動。
若把分子AB的兩個原子視為兩個小球,把其中的化學鍵看成質量可以忽略不計的彈簧,則兩個分子件延期平衡位置的伸縮振動,可近似地看成沿鍵軸方向的簡諧振動,兩個原子可使胃諧振子。(下圖 r 表示平衡位置時核間距,r 表示某一瞬間的核間距。由量子力學可推倒出份子在震動過程中所具有的能量Ev
Ev= 式中,V為份子振動頻率,V為振動量子數,V=0,1,2,3······,h為Planck常數。常溫下,大多數份子都處于振動基,V=0,此時份子的能量E0=1/2hv.當妃子吸收適宜頻率的紅外線而躍遷至激發態時,由于振動能級是量子化的,則份子所吸收光子的能力El必須恰等于兩個振動能級的能量△Ev。即:
由上式可以說明,若把雙原子分子視為諧振子,其吸收紅外線而發生能級躍遷時所吸收紅外線的頻率VL,智能時諧振子振動頻率V振動的△V倍。
當份子由振動基態(V=0)躍遷到第一振動激發態(V=1)時,△V=1,則VL=V振動,此時所產生的吸收峰稱為基頻峰。因份子振動能級從基態到第一激發態的躍遷較易發生,基頻峰的強度一般都比較大,因而基頻峰的紅外光譜上最主要的一類吸收峰。
份子吸收紅外光,除發生V=0到V=1的躍遷外,還有振動級有基態(V=0)躍進到第二振蕩激發態(V=2),第三振動激發態(V=3)····等現象,所產生的吸收峰為倍頻峰,由V=0躍遷至V=2時vl=2v,即所吸收紅外線頻率是基團基本振動頻率的2倍,所產生的吸收峰為2倍頻峰,如分子中羰基時,除在1700cm附近有VC=0峰外,在3400cm常見其倍頻峰。由V=0躍遷至V=3時,△V=3時,所產生的吸收峰為3倍頻峰。其他類推。在倍頻峰中,2倍頻峰還經常可以觀測到,3倍頻峰及3倍以上,因躍遷幾率很小,一般都很弱,常觀測不到,因瘋子的震蕩能級差異非等距,V越大,間距越小,因此倍頻峰的頻率并非是基頻峰的整數倍,而是略小一些。
除倍頻峰外,尚有合頻峰、差頻峰、等這些峰多數為弱峰,一般在光譜上不易辨認。
倍頻峰、合頻峰及差頻峰傳統上稱為泛頻峰。泛頻峰的存在使光譜變得復雜,但增加了光譜的特征性。例如,取代苯的泛頻峰出現在2000-1667cm的區間,主要由苯環上碳-氫面外彎曲的倍頻峰等構成,特征性很強,可用于鑒別苯環上的取代位置。